關鍵詞:承認 心理動機
摘要:“臺灣主體意識”的生成是宏觀結構與微觀行動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研究主要從人為建構、外部環境或者兩者相結合等角度來探討其生成原因,雖然已將宏觀結構與微觀行動者兩個維度相結合,但在微觀行動者因素的分析上側重于政治精英的視角,較少關注同樣作為行動者的臺灣民眾內在心理機制的分析,對于臺灣民眾出于何種“需要”而認同“臺灣主體意識”這一問題缺乏理論性的解釋。事實上,“臺灣主體意識”可分為“作為政治理念的臺灣主體意識”與“作為社會心理的臺灣主體意識”兩個層面。從承認理論的視角而言,社會承認的需要是臺灣民眾認同“臺灣主體意識”的重要心理動機,日據時期與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臺灣民眾所遭受的實質侵犯以及想象出來的祖國大陸會損害其人身安全、政治經濟權利的錯誤認知,導致他們在追求社會承認上更加執著。臺灣民眾之所以選擇“臺灣主體意識”作為實現其社會承認訴求的路徑,則與“臺灣主體意識”本身的性質、“臺灣主體意識”與既有觀念的一致性程度、“臺灣主體意識”傳播過程中行為體之間的關系有關。
臺灣研究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學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
{2}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擬用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題:要求簡潔、明了,準確反映論文的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
{4}注釋與參考文獻:注釋是對論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用帶圈數字注于當頁頁腳;參考文獻是論文中引用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內容的出處,用帶方括號的數字(如[])按順序編碼標明,并與文末編碼對應。
{5}中文摘要:100-300字,陳述論文的目的、方法、結論、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