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族互嵌 文化心理學 共情傳播
摘要: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作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當代的新發展,分為物質空間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民族互嵌從物質到精神,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結合我國部分民族互嵌的實踐案例,以心理學的“共情”理論為出發點尋找質變的實現路徑,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微觀層面以整合策略提升共情能力、中觀層面的去類別化平衡心理收支,以及宏觀層面的交互性敘事促進文化混搭共生。精神文化層面的互嵌需要個體在多元文化中尋找平衡或者共生的落腳點,而新媒體場景時代的到來,正好通過跨時空、個性化、交互性等方式提供了新文化共生的契機。
文化與傳播雜志要求:
{1}姓名在標題下按序排列,多作者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收到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文后注明第一作者作者簡介、郵寄地址、郵編、聯系人電話等信息。
{2}除非作者另有聲名,本刊對稿件有權修改。
{3}題名要求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必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最好不使用標點符號。
{4}本刊倡導旁征博引,凡是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做到應注盡注。須在引文結束處右上角用“①②”的數字標出,并將引文出處列于當頁地腳處(應用工具欄中“插入”→“引用”→“腳注”)。
{5}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關鍵詞前以“[關鍵詞]”作為標識;一般每篇可選3~8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