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土遺址 保護 相變 補水 跨湖橋
摘要:土遺址保護具有很大難度,其中土體中水分的單向遷移和蒸發是室內土遺址產生各種病害的重要原因,實踐表明保存原狀或采用各種化學材料進行加固都很難預防。利用人工“氣-液相相變補水”的原理,在不改變土遺址原狀的條件下,控制和維持室內土遺址水分的平衡,以達到穩定土中鹽分、防止土體開裂和粉化的目標,這可能成為一種室內土遺址保護的新技術。為此,以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為例,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實驗室氣-液相變補水小試驗、建立水汽冷凝速率方程、開展室內土遺址現場補水實驗等。初步探索了各種控制條件對補水速率的影響,驗證了氣-液相變補水的可行性與效果,為未來更大規模試驗提供了基本方法。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雜志要求:
{1}在篇首頁地腳處標注基金項目名稱及其編號。
{2}須嚴格遵守學術規范,無剽竊、抄襲行為;切勿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3}中文標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盡量避免用英文縮寫。
{4}參考文獻是作者撰寫論著時所引用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書目,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
{5}論文及譯文均需增寫提要(200-300字)、關鍵詞(3~5個)和作者簡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