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棉花 等行距密植 脫葉劑 產量 效益
摘要:探討機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脫葉催熟規律及其效果,為機采棉提質增效新模式下的脫葉催熟技術提供理論依據。以‘新陸早53號’為供試材料,設置不同用量脫葉劑和不同噴灑時間共15個處理,研究機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的脫葉和吐絮變化規律,對產量和纖維品質的影響及成本效益特征。結果表明:(1)等行距密植模式下的脫葉率處理7和12最高(98.85%,98.57%),處理5和13最低(30.28%,41.30%),其他處理均達到75%以上;吐絮率處理2和11最高(77.25%,81.80%),處理5和13最低(45.79%,66.42%),其他處理均達到57%以上。(2)每個處理都對產量造成減產,減產2~67 kg/667m^2,減產率1%~23%,其中處理6和14減產最少,1%以內,處理7和9減產最多,23%以上,脫吐隆處理對溫度不敏感,可在2個時期施用,瑞脫龍處理對溫度敏感,宜早期施用。(3)各藥劑處理使得棉花絨長、比強度、成熟系數略有增減,整齊度略微減小,均未達顯著差異,對馬克隆值影響較大,處理6、11、14與對照達顯著性差異。(4)處理6、10、14的效益較好,效益減少20元/667m^2,處理7和15的效益最差,效益減少了377元/667m^2。不同時期不同脫葉劑處理均能促進棉花脫葉和吐絮,造成不同幅度的減產,對馬克隆值以外的品質參數影響較小,處理6(瑞脫龍15 g/667m^2+助劑15 g/667m^2+乙烯利100 g/667m^2,9月1日)和處理14(瑞脫龍15 g/667m^2+助劑15 g/667m^2+乙烯利100 g/667m^2,9月9日)綜合經濟效益最好,可在北疆早熟棉地區大面積推廣。
西北農業學報雜志要求:
{1}如果來稿系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首頁論文題名后以“宰”符號標注,并鏈接至論文首頁地腳中表明基金項目的類別、名稱、項目編號。
{2}本刊秉持嚴謹治學之精神,歡迎獨著或合作的文章,反對一稿多投。
{3}文中使用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一些易混淆的字母請用鉛筆在其旁標明;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參照最新國家標準GB3100-93,3101-93,3102-93。
{4}注釋: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叫,序號用帶網目的阿拉伯數字標注,放在當頁頁腳,建議不超過5條。
{5}因匿名評審需要,正文部分不得出現與作者有關的任何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