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蘇霍多爾斯基 人道主義 文化 教育 未來
摘要: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陣營中,波蘭的博格丹·蘇霍多爾斯基是一位以文化教育理論而聞名于世的重要成員。面對著文明和人的危機,他嘗試著提出一種人道主義的解決方案。在他看來,人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矛盾性的存在:既接受和適應物質世界,又改造和超越物質世界。但恰是這種矛盾性將人在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地位凸顯出來,并證明人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文化作為人活動的結果和產物,表現為人的創造性活動和力量。文化表現為人的價值、參與和責任,而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激發人的超越性力量,通過人并為了人而使人成為人。同其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者一樣,蘇霍多爾斯基站在文明的廢墟之上,孜孜不倦地探求著文明的新生和重建的可能性,鍥而不舍地堅守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和良知。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人道主義努力表達了一個時代的一般精神,同時也為新時代的開創送來了一盞明燈。
學術交流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通信地址和聯系方法所有內容,全部附于稿件文檔內。
{2}其他未盡事宜,請隨時與我們聯系,熱忱期待您的意見與建議。
{3}對文章標題層次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加小圓點隔開,小圓點加在數字的右下角如“1.1”、“1.2”。
{4}文獻列表中出現的每條文獻在正文中均需引用,并標注參考文獻序號。正文中參考文獻序號在引用內容結束后平行標記。
{5}摘要一般15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內容應一致,主要說明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