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直接誘因 解禁
摘要:《申報》禁郵事件在20世紀30年代國統區新聞業態演變中扮演了"草蛇灰線"的角色。該事件有諸多訛誤,其意義被學界嚴重低估。文章考證了該事件的始末,認為在警惕滬上反蔣勢力的特定語境下,《申報》在蔣看重的辟謠報道上玩"死為黨鬼"的文字把戲,是蔣下令禁郵的直接誘因。《申報》禁郵長達50余天(7月13日-9月2日)。凌其翰在《申報》解禁中起到了潤滑劑角色,陳景韓扮演了"最后一顆稻草"角色。《申報》禁郵目的是敲打史量才,收緊抗日輿論,其邏輯間接使1932年成為抗戰前十年國統區新聞業的分水嶺。
新聞大學雜志要求:
{1}來稿若獲省級以上基金資助,請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一經采用,論文將優先發表。
{2}本刊自發表之日起,如無電子版、網絡版、有聲版等方面的特殊說明,即視作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刊電子版、網絡版、有聲版等的復制權、匯編權、翻譯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及其轉授權等專著權。
{3}原稿中圖、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
{4}正文中的注釋按本頁順次編號,如“①”、“②”等,以腳注形式出現在本頁下腳。
{5}正文的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如“l”,“2.1”,“3.1.2”,并一律左頂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