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黑格爾 哲學遺產 知性知識 哲學社會科學
摘要:我們今天之所以有必要重新標舉并闡說黑格爾的哲學遺產,是因為切中現實的思想任務急需這筆遺產,而現代性的意識形態和知識樣式卻一再試圖遺忘之、抹殺之。對于當今時代的自我理解來說,黑格爾的哲學遺產特別地包括:(1)將一般所謂知識,即知性的知識,批判地把握為有限性的知識;通過對知性知識之運作機制(“外在反思”或“形式推理”)的哲學考察,揭明此種知識及其學術之根本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性質。(2)黑格爾并不拒斥知性的知識,而是要求在占有其成果的同時超越之(揚棄之);此種超越的本體論要義是思想通達于事物自身,從而使知識或學術保有其真正的客觀性(真理性),使知性反思的抽象普遍性上升為思辨—具體的普遍性。(3)對知性形而上學的批判,不僅在哲學上史無前例地開啟出歷史性的思想維度,而且最具決定性地揭示出社會生活的廣大區域,黑格爾籍此“開辟了一條理解人類社會現實的道路”;此一道路將社會—歷史的實體性內容托付給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成為其思想任務的主導定向。在這個意義上,清理和真正消化黑格爾哲學的遺產,將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自主性建構,尤其是擺脫中國學術長久以來的對外學徒狀態,進而切中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本身提供強大動力。
學習與探索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基金項目名稱全稱及具體項目編號(或項目批準號)。
{2}作者須對文稿的真實性負責,并聲明僅投本刊,未一稿多投。
{3}表格請在左上方給出編號和表題,插圖請在下方居中位置給出編號和圖題,如“表1”“圖3”。不易隨文排出的圖表,請附在文末,如“附表1”“附圖3”。
{4}注釋是否符合本刊體例不影響稿件評價,但注釋是否符合學術規范將影響稿件采用。
{5}正文。論文應論點明確、邏輯嚴密、數據可靠、內容翔實,提供詳細的分析數據與圖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