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肝外膽管損傷 肝外膽管缺損 修復 帶蒂胃漿肌瓣管
摘要:目的探討帶蒂胃漿肌瓣管修復膽總管缺損的基礎和臨床應用可行性。方法取雄性成年豬18頭,隨機分為帶蒂胃漿肌瓣管組、膽總管斷端吻合組和膽腸內引流組,每組6頭。切取豬0.5~0.8 cm膽總管制備膽總管缺損模型。帶蒂胃漿肌瓣管組豬以帶血管蒂胃壁漿肌瓣分別與膽總管上、下斷端吻合;膽總管斷端吻合組豬膽總管兩斷端直接吻合;膽腸內引流組豬行膽總管空腸Rox-en-Y吻合。于術前及術后4、12周抽取3組豬耳靜脈血檢測肝功能;術后12周每組豬行安樂死,迅速開腹,切取修復區膽總管行蘇木精-伊紅染色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觀察局部組織的愈合及膽總管上皮的爬行情況。觀察膽總管斷端吻合組和膽腸內引流組吻合口有無狹窄。結果3組豬均存活。帶蒂胃漿肌瓣管組豬術后大體檢查顯示肝臟呈紫紅色,光滑,質地柔軟,膽總管修復段質地較柔軟,管壁平整,管腔光滑通暢。膽總管斷端吻合組和膽腸內引流組豬吻合口均無明顯狹窄。帶蒂胃漿肌瓣管組豬術后肝臟組織切片顯示肝臟間質內少量散在粒細胞呈輕度炎癥反應,膽腸內引流組豬術后肝臟組織切片見肝臟間質內大量粒細胞聚集呈明顯炎癥反應。術后12周,帶蒂胃漿肌瓣管組豬胃漿肌瓣管腔面完整覆蓋著單層柱狀上皮,中外層為增生肌纖維、纖維組織,可見散在淋巴細胞、漿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并見較完整的毛細血管;膽總管斷端吻合組豬膽總管黏膜下可見大量成纖維細胞,并部分纖維化;膽腸內引流組豬吻合口亦可見上皮增生,局部纖維化。膽道上皮免疫指標細胞角蛋白7呈陽性表達,鈣網膜蛋白呈陰性表達。3組豬術后4、12周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豬術后4、12周TBIL、ALT、AS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
新鄉醫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作者姓名、職稱、學歷、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應附于文末,以便聯系。
{2}作者應保證稿件內容的穩定性。稿件評審期間,除評審意見對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外,不接受作者自行對稿件進行的修改。
{3}標題要簡短,盡量少使用副題,以 20 字為限。
{4}參考文獻引用要科學、合理,特別是要尊重已在本刊發表過相關論文的作者的勞動,引用時應盡量考慮引用,要有一定的文獻引用量。
{5}關鍵詞所有文章須標引3~8個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