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長江鈾礦田 油洞斷裂 韌性剪切帶 深部找礦
摘要:油洞斷裂是長江鈾礦田NW向主斷裂之一,研究和勘查程度相對較低。通過對該斷裂的構造變形特征、演化特征以及含礦特征的詳細評價和研究工作,認為:油洞斷裂是一條多期活動的構造帶,在110~70Ma之間發生了右行韌性剪切作用,斷裂內花崗巖和輝綠巖均發生糜棱巖化,韌性變形自NW向SE逐漸增強,韌性變形的溫度為280~350℃,形成差壓力為62.6~118.1MPa,平均值為81.4MPa,水或流體對巖石的弱化和蝕變作用可能促進了巖石韌性變形的發生。韌性剪切作用破壞巖石的結構完整性而形成構造薄弱面,從而使其張裂、破碎,成為含鈾熱液遷移的通道和鈾礦賦存的空間,形成較大規模的工業礦體;同時,韌性剪切帶空間上產狀穩定,向深部延深較大,對于深部找礦具有重大意義。長江礦田油洞斷裂南東段韌性剪切作用最強的地段是進一步深部找礦的重要方向。
鈾礦地質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名稱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注明項目編號。
{2}稿件文責自負,但編輯部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
{3}標題使用小二號字,宋體,加粗顯示;正文使用五號字,宋體;圖題、圖注、表格、標注、參考文獻使用小五號字,宋體。文中英文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根據其在文中所處位置選用相應字號。
{4}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部分。
{5}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