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銅金礦床 地質和地球化學特征 成因類型和成礦機制 隱爆角礫巖 安徽宣城茶亭
摘要:安徽宣城茶亭銅金礦床是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淺覆蓋區新發現的一個大型礦床,產于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積盆地中。礦床地質研究表明:礦體賦存于早白堊世石英閃長玢巖侵入體中,礦化強烈部位與隱爆角礫巖筒發育部位明顯重疊而且范圍略大;礦床圍巖蝕變發育,以硅化、鉀長石化、黑云母化、絹(白)云母化、黃鐵礦化為主,分帶性較為明顯,矽卡巖化、綠泥石化、硬石膏化、碳酸鹽化和高嶺石化等蝕變僅在局部呈條帶狀、團塊狀分布;礦石具角礫狀、脈狀、細脈-網脈狀、細粒浸染狀構造和交代殘余結構、固溶體分離結構等,其中,角礫狀和脈狀礦石中常常發育磁鐵礦-赤鐵礦和矽卡巖礦物石榴子石、透輝石等,硬石膏尤其發育,甚至形成硬石膏巖;礦石中金屬礦物有黃鐵礦和黃銅礦及少量斑銅礦、黝銅礦、砷黝銅礦等;隱爆角礫巖的角礫成分以石英閃長玢巖為主,膠結物主要為巖屑或巖粉及熱液礦物兩類。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表明:礦石石英中發育液相、氣液相和含子晶氣液相包裹體,氣相成分以水為主;含子晶氣液相包裹體主要見于成礦較早階段與具有裂紋的黃鐵礦共生的石英中,均一溫度為360~420℃,流體鹽度較高,而銅金主成礦階段發育氣液相和液相包裹體,均一溫度介于270~300℃和190~220℃區間,相應的成礦流體的鹽度和密度較低。礦床H-O、C-O和S、Pb同位素組成特征指示成礦流體、成礦金屬元素及其化合元素主要來自于巖漿或巖漿巖,沉積地層和大氣降水對成礦亦有一定的貢獻,但所起作用相對較小。黃鐵礦Re-Os同位素年齡與賦礦石英閃長玢巖鋯石U-Pb年齡在誤差范圍內一致。綜合礦床地質和地球化學特征,認為宣城茶亭銅金礦床與斑巖型和火山-次火山巖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差異,因而確定為一個與早白堊世石英閃長玢巖淺
巖石學報雜志要求:
{1}資助課題的基金項目及編號(編號寫在網括號內),通訊作者姓名、辦公電話號碼及Email地址,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學位、職稱、職務、辦公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等。
{2}來稿務必內容新穎,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文字精練,無保密內容。
{3}文中圖、表請順序標號,且應有名稱;若系采用于其他資料,請注明資料來源。
{4}注釋:應與參考文獻予以區別,格式為作者名:《文章或書名》,載《期刊名》年份期數卷數,出版社,頁數。
{5}引文超過150 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 格,以下各行縮進2 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 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