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養殖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結構 環境因子 典范對應分析
摘要:基于2016年4個季節的生態調查數據,研究了山東榮成近岸養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同時,應用典范對應分析(CCA)討論了環境因子對榮成近岸養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影響。4個季度共發現浮游植物66種,分隸于硅藻、甲藻及金藻3個植物門、29個屬;浮游植物優勢種包括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鏈藻(Melosira sulcata)、日本星桿藻(Asterionellopsis glacalis)、扭鏈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及勞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具有明顯的季節演替現象。春季日本星桿藻在榮成灣大量出現使其成為優勢種。4個季節浮游植物豐度變化范圍為(16.9~251.7)×10^4cells/m^3,平均為119.3×10^4 cells/m^3,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H')、均勻度指數(J)、豐富度指數(d)和優勢度指數(D2)的變化范圍分別為1.60~2.13、0.40~0.60、0.58~0.79和0.70~0.84,多樣性指數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但均處在較好水平;CCA分析結果表明,海水溶解氧(DO)、硅酸鹽(SiO^2-3-Si)、銨鹽(NH4^+)、溫度和pH等環境因子為影響該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主要因子,除了季節影響因素以外,當地多元化的養殖模式可能是導致目前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重要因素。
漁業科學進展雜志要求:
{1}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應盡量使用敘詞,無法用敘詞的則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提取反映主題的自由詞。
{2}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必須健康守法,積極向上。
{3}文中圖表要精選,具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統一連續編號。圖形中文字、符號和數字應與文中表述一致。
{4}稿件的注釋是作者對標題和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須放置在當頁地腳注釋序號與文中標注序號相一致(文中標注序號用上標),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②……
{5}屬于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應注明項目名稱和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