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黃土丘陵區 刺槐 物種分布 生態位 環境因子
摘要:以吳起、安塞、米脂、宜川等地刺槐群落為對象,結合種群生態位寬度及土壤、海拔等環境因子探究刺槐林下物種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該地區刺槐林下物種分布對環境因子的響應機制,為黃土丘陵區刺槐林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在黃土丘陵區不同生長年限刺槐林中,分布較為廣泛的物種有狗尾草、阿爾泰狗娃花、豬毛蒿、硬質早熟禾、茭蒿、苦荬菜、角蒿等.隨刺槐生長年限的增加(10年至50年),林下物種優勢種的分布更替依次為:茵陳蒿→硬質早熟禾→豬毛蒿→其他(茜草、懸鉤子薔薇等)→茭蒿→狗尾草.對刺槐林下物種分布影響較大的因子依次為土壤全磷含量(25.6%)>海拔(20.3%)>土壤全氮(19.3%).土壤有機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含水量與刺槐林下物種的分布數量呈正相關,相關程度因種群不同而有所差異.坡向對刺槐林下物種的分布無明顯影響.綜上所述,地形與土壤因子在刺槐林下物種的分布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坡度越大,海拔越高,刺槐林下物種的分布種類越少.其次,土壤全磷含量和海拔是影響刺槐林下物種分布的重要環境因子.刺槐林下物種的分布是土壤養分狀況的反映,對刺槐林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應用生態學報雜志要求:
{1}正文:文內標題簡捷、層次分明。文字、標點及數字的運用應符合規范。
{2}來稿應含以下部分:中英文題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以及必要的圖表、參考文獻。
{3}文題:力求簡明,能夠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量不設副標題、不用標點符號、不使用縮略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4}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并上標。
{5}姓名、出生年月、籍貫、民族、所在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