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繪畫語言 屬性 媒介 現代性轉型 中國畫
摘要:中西融合無疑是20世紀以來中國畫進行現代性轉型的一條重要路徑。徐悲鴻以西方寫實造型來改良中國畫,就是以歐洲自文藝復興始建立起來的再現性的繪畫語言來改良中國畫寫意性的繪畫語言。這種改良必然是艱難的,不僅徐悲鴻一直遭受來自中國畫學內部的對其是否懂中國畫的抨擊與批判,而且歷經近百年的水墨寫實人物畫變革的藝術高度也屢遭質疑與詆毀。
語言戰略研究雜志要求:
{1}英文摘要必須與中文摘要一一相對應,準確譯出。一般使用第三人稱和被動式。
{2}本刊對于所有稿件,無論選用與否,將奉上審稿意見。對于沒有采用的文章,歡迎作者在認真修改后再投,本刊將在同等質量下保證優先刊發。
{3}圖表上符號要清晰注出,所視部位與背景對比度要大。圖上符號與正文完全一致,函數圖的縱橫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要注出其中文名稱、代表符號及法定計量單位(與坐標位置平行寫出)。
{4}注釋:解釋題名、作者及某些內容,均可使用注釋。能在文章內用括號注釋的,盡量不單獨列出;不隨文列出的注釋,標注符號應注在需要注釋的詞、詞組或語句的右上角,用①,②,③……表示,并于文后依次列出。
{5}文末請附作者詳細聯系方式(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以便及時聯絡。如愿附上作者個人簡況,甚是歡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