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白花丹 酚類成分 抗氧化作用 槲皮素
摘要: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中的酚類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膠柱色譜、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及高效液相色譜進行系統(tǒng)分離,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譜技術鑒定化合物結構;運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抗氧化活性評價。結果從白花丹藥材中分離得到了12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5,5′-dimethoxyl ariciresionl 4′-O-β-D-glucopyranoside(1)、絡石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6-C-β-葡萄糖苷(9)、polybotrin(10)、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1)、(2E,4E,1′R,3′S,5′R,8′S)-二氫紅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ABTS自由基清除實驗表明,化合物3~9具有顯著的總抗氧化能力。結論12個酚類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藥材中分離得到,其中黃酮類成分顯示了較為顯著的總抗氧化能力。
中草藥雜志要求:
{1}如作者為多人,第一作者需注明的具體信息同上,其他作者,請注明供職單位、職務、職稱等信息。
{2}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作者須保證文稿為原創(chuàng)作品,必須是未在任何公開發(fā)行的正式出版物上發(fā)表過的、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著作權、署名爭議的文稿。
{3}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4}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標準《GB/T 7714——2015信息與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
{5}稿件文字精練,文前請附100—300字中英文提要,5—7個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