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脂肪肉瘤 去分化 分子遺傳學 預后
摘要:目的探討去分化脂肪肉瘤(DL)的臨床病理特征、診斷及預后。方法對15例DL進行臨床病理資料分析、免疫組化及FISH檢測,同時對患者進行隨訪獲取預后信息。結果患者年齡29~79歲,中位64歲,男性11例,女性4例;手術標本13例,穿刺標本2例。在13例DL切除標本中,均可見腫瘤由非典型脂肪瘤樣腫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和非脂肪性梭形細胞肉瘤組成,11例原發病例(除外2例穿刺標本)中有3例初次取材閱片時未見ALT/WDL成分,經補取材后才發現;2例復發病例未見到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為非脂肪梭形細胞成分。免疫組化:15例DL去分化成分中有10例p16(+),7例MDM2(+),5例SMA(+),4例CD34(+),4例p53(+),3例CD68(+);脂肪肉瘤區域脂母細胞S-100(+);余CD117、DES、STAT6、CK、β-catenin等均為(-)。所有病例均行MDM2檢測,FISH結果顯示所有病例MDM2基因擴增。去分化區域可以單獨或混合呈現以下形態:①纖維肉瘤樣(9/15);②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樣(6/15);③纖維瘤病樣(4/15);④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樣(3/15);⑤低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樣(3/15);⑥血管外皮瘤樣(1/15);⑦腦膜瘤樣漩渦結構及神經樣結構(1/15);⑧乳腺型肌纖維細胞瘤樣(1/15);另外還可見軟骨及骨分化等。隨訪期內2例死亡(1例3個月后復發死亡,1例12個月后腦轉移死亡),余均存活。結論去分化脂肪肉瘤形態千變萬化,分子遺傳學MDM2基因檢測至關重要;腫瘤發生部位及復發次數是腫瘤預后的關鍵因素,手術切除是DL主要治療方法,放、化療的作用仍有爭議,新型靶向治療是一個潛在治療方向。
診斷病理學雜志要求:
{1}請確保文章符合研究倫理,注意保護研究參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人的隱私與權利。
{2}作者需要配合本刊編輯核實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必要時對稿件進行修改。
{3}篇名: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
{4}參考文獻應該盡量選用近年公開發表的文獻,應在正文中加以標注,并按正文引用順序著錄。
{5}要有3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至5個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