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雜志是由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辦的一本部級期刊。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雜志創刊于1985,發行周期為半年刊,雜志類別為文化類。
雜志介紹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雜志是由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辦的一本部級期刊。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雜志創刊于1985,發行周期為半年刊,雜志類別為文化類。
Magazine introduction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雜志,半年刊,由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管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文獻學、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文字學等等。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致力于傳播海內外中國典籍與文化研究的學術成果。該期刊不僅關注古代典籍的文獻整理、考據研究,還深入探討思想文化、文學藝術分析等多個維度,展現了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跨學科的廣度。
該雜志作為專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播的權威學術刊物,在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是研究中國古代典籍與文化的學者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雜志內容豐富,涵蓋了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文字學等多個領域,每期都會精心挑選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主題涉及對古代典籍的補輯、考異,對古代著名人物的品評,以及從思想文化角度對古代音樂理論等的研究心得等。
通過搭建學術交流與文化傳播的高端平臺,該期刊匯聚了海內外中國典籍與文化研究的學術精華,增進了社會各界對中國文化的全面認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綜上所述,《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是一份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廣泛學術影響的學術期刊。它不僅致力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促進了對中國古代典籍和文化的深入理解,為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欄目設置: 文獻學 文學 史學 哲學 考古學 語言文字學等
Magazine introduction
{1}采用匿名審稿制,由編輯部約請專家評審。請作者將個人相關信息(包括姓名、單位、職務或職稱、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單獨置于首頁,稿件正文勿出現個人信息。
{2}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3}引言(前言):簡單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及選題設想,注意點明研究起始時間。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及序號,不分段。
{4}論文應具有“科研性”和“創新性”,主題鮮明,論點明確,邏輯性強。尊重作者確定的署名方式,但作者須在原稿上注明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
{5}作者須按作圖數據繪圖。曲線一般經曲線擬合并盡可能“直線化”,如通過對數、倒數等轉換,直線應根據回歸方程繪圖。
{6}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為了便于檢索,一般應選取稿件中的關鍵性詞組,數量要適中,3~8個。
{7}基金項目:如果論文是項目成果,請按“項目名稱(項目號)”的形式寫出。項目名稱與項目號兩者都要有。
{8}題名須簡明確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不要副標題,一般不超過20 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詞、字符、代號等。
{9}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重點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
{10}注釋一般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文中序號用數字加圓括號、以上標格式標注。
Magazine introduction
我們不是雜志社。本站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推薦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郵編:210009。
本站無論任務服務,事先跟客戶都進行詳細溝通確認,如果沒有按期完成,由本站退還客戶支付的費用。但客戶單方面中止訂單,是不能退款的。
正常情況能滿足大部分的用戶,建議你提前一點時間,如果客戶特別需要加急,需要我們和雜志社溝通安排,如果確認可以會收取一定加急費用。
當然,我們會通過短信或電話主動溝通,匯報進展情況。您也可以撥打您的客服老師電話和我司設立的投訴電話。
雖然每天面對客戶的需求千差萬別,但我們只能保障盡我們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的某個要求沒得到滿足,我們首先說聲抱歉,也請您不要失望,有問題還請繼續提問,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隨著現在各種網站層出不窮的誕生,騙子也越來越多,我們實體公司注冊,實體辦公,網站國家工信部備案,信息公開,可以查詢,從創辦初衷我們就是專注高質量的服務,客戶優先,注重質量。我們的具有保密性,我們對合作過程中的客戶信息安全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
Magazine introduction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郵編: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