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犯罪活動 中華民族 公安機關 詐騙 解凍
摘要: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是一種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不法分子謊稱中華民族歷史上各朝代滅亡后以及國民黨潰敗臺灣時,在大陸和海外保存了巨大財富,國家現委托一些民間組織或企業對這些“民族資產”進行解凍,通過誘騙受害人啟動資金、會員報名費或者入股等形式實施詐騙。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對此高度重視,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并公開揭露犯罪,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專題研究。隨即,公安部于今年1月18日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堅決遏制此類犯罪高發多發勢頭。公安部在部署開展以“打詐騙、抓逃犯、保大慶”為主題的“云劍”行動中,再次將打擊整治此類詐騙犯罪活動作為重點。目前,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本期特稿以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為主題,回顧公安部組織各地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整治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取得的成果,整理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治理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專項行動中的典型案例,介紹各地公安部門打擊整治此類詐騙犯罪的先進經驗,分析此類詐騙犯罪的特點及防范措施。
中國防偽報道雜志要求:
{1}論文署名應是參與選題和設計、參與具體工作、能對研究結果負責者。作者提交的研究成果,發表后不會侵犯他人版權。作者不屬于同一單位時,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標注阿拉伯數字。
{2}務必提供第一作者的情況簡介。作者簡介一般包括工作單位、專業職稱、郵政編碼和聯系方式(電子信箱和電話)等。
{3}題名。以概括文章主題且不超過20個字為宜。
{4}稿件所附圖片盡量為JPEG格式,大小不少于3M,并附有圖片說明。
{5}一般注釋采用腳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 1、2、3……。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