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心肺復蘇 機械通氣 峰流速 氣道峰壓
摘要:目的探討在心肺復蘇期間的高級生命支持階段,持續的胸外心臟按壓下的機械通氣,較高水平的峰流速(55~70 L/min)是否是一個合適的呼吸機參數設置范圍,如果不是則探討其對策。方法按入院順序經排除標準,共有30例心臟驟停患者入選,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51.3±11.6)歲,病因為心肌梗死、肺心病和腦血管意外等。在持續胸外心臟按壓下,機械通氣選擇容量控制(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VCV)模式及減速波型,其他參數不變,當吸氣峰流速分別為70 L/min,65 L/min,60 L/min、和55 L/min時,測量吸氣相氣道峰壓值,然后分析不同峰流速對氣道峰值壓力的影響。每組完成15-30例的數據收集和統計。結果當峰流速分別為70 L/min,65 L/min,60 L/min和55 L/min時,患者平均氣道峰壓高值為(59.3±9.7)cmH20、(54.1±9.2)cmH20、(50.6±8.9)cmH20和(45.1±8.85)cmH20,氣道峰壓高值>40 cmH20的發生率分別為93.3%、93.3%、90%、80%,氣道峰壓高值>50 cm H20的發生率分別為73.4%、66.6%、63.4%和43.3%。氣道峰壓高值>60 cmH20的發生率分別為46.7%、33.3%,26.7%和10%。峰流速在70 L/min到55 L/min范圍內,每改變5 L/min,氣道峰壓相應變化5 cmH20左右,峰流速每改變10 L/min,氣道峰壓變化存在統計學差異。結論心肺復蘇時的機械通氣,選擇較高水平的峰流速(55-70 L/min),即使小幅度峰流速的改變,也會導致氣道峰壓明顯地變化。60-70 L/min的峰流速十分容易反復觸發氣道高壓報警,嚴重影響呼吸機對呼吸支持的效果,因此壓力控制模式不適合CPR期間的機械通氣。如果峰流速設置為55 Umin,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上調氣道高壓報警的上限是必要的。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要求:
{1}圖、表應有中英文的圖題、表題。線圖和照片應清晰。
{2}經審核初步擬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見修改后,請通過本刊稿件處理系統發回修改稿。超過編輯部規定時間未修回者按自動撤稿處理。
{3}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并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與正文中的引文標示一致,如[1],[2]……。每一條參考文獻著錄均以“.”結束。
{4}論著應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不超過400字,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相對應。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
{5}凡屬部級、省部級或其它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文稿首頁地腳標明基金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