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棘球蚴病 臨床診治情況 包蟲病 防治成果 肝包蟲
摘要: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一種人畜共患性寄生蟲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肝包蟲病占人體包蟲病的60%~70%,肝囊型包蟲病約占肝包蟲病的97%[1-2]。近年來,隨著我國衛生健康政策的深度優化和醫療水平的飛躍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模式的棘球蚴病防診治體系(Integrative System of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ISPDM)[3],防治成果世界矚目。然而,目前臨床上仍有部分囊型肝包蟲病患者在接受多次診治后卻仍然承受著嚴重的身心痛苦,甚至喪失生命,筆者將此類肝包蟲病統稱為復雜囊型肝包蟲病。1復雜囊型肝包蟲病的概念及特征關于復雜囊型肝包蟲病尚無統一定義,筆者團隊結合臨床診治情況及文獻[4-5]認為,復雜囊型肝包蟲病大概具備以下臨床特征或類型之一:包蟲毗鄰肝門、包蟲破入膽管(合并膽瘺)、包蟲術后復發、肝包蟲合并肝外器官包蟲、肝包蟲合并肝腫瘤。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要求:
{1}前言應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
{2}來稿須注明未一稿兩投,曾在其他公開雜志以摘要或簡報形式發表者不在此限。
{3}一級標題用編號一、二、三、,二級標題用(一)、(二)、(三)、,三級標題用1.、2.、3.,四級標題用(1)、(2)、(3)。一級標題居中,二級左對齊,三級標題左縮進兩格。
{4}內容摘要:反映研究對象和范圍、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得出的核心結論,體現論文的創新性和學術影響,旨在提高論文的引用量與轉載量。一般以400-500字為宜。
{5}作者及單位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應該是對論文工作有實質貢獻的人員,應對文中的論點和數據負責。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