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地方性知識 新政治學 觀念性 時代性問題 政治史
摘要:作為專注于共同體善業的政治學是時代性的產物,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政治學。在政治學說史中,總是有各種冠以“新政治學”、“新政治學科”之說,其實就是為了回答時代性的重大政治社會問題。如何回應時代性問題?政治學又有觀念學的特性,無論是政治實踐者還是著書立說者,都不是“自然人”,腦海中都已經形成特定的觀念,因此,時代性政治學總是免不了觀念之爭乃至政治理論爭論。但是,時代性和觀念性的政治學,說到底是為了解決“在地性”問題。這其實是政治學的“主體性”身份,這就離不開本國本地的社會條件而形成政策方案或者建構政治理論,這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政治學一以貫之的傳統,偏離這一傳統而招致的政治災難在世界政治史上不勝枚舉。因此,政治學首先是“本國中心主義”立場的治國理政學說。這一立場意味著地方性經驗不僅可以產生地方性知識,還應該產生基于地方經驗的政治學方法論。這是政治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要求:
{1}姓名在標題下按序排列,多作者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收到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2}所投稿件須符合本刊范疇,立論新穎,觀點明確,能抓住當前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具有較高學術水平,且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
{3}標題,序數加括號后不再使用標點,如“(一)”“(二)”,左側空二字符。
{4}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種文獻,則使用首次出現的序號,并在序號的[]外直接著錄引文頁碼(不加括號或P)。
{5}摘要300字左右,應簡明、確切地表達論文的重要內容,內容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要具體、詳細,不能空泛而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