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風沙土 耕作指數 耕作措施 土壤質量 最小數據集
摘要:為準確評價構建風沙土合理耕層的土壤質量特征,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建立了東北風沙土耕層質量診斷最小數據集(MDS),利用最小數據集的耕作指數(TI-MDS)定量評價了耕作措施對東北風沙土農田耕層土壤質量的影響,旨在為科學選擇風沙土區耕作措施提供依據。試驗始于2017年,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第一糧種場,設化肥、秸稈還田和有機肥3種施肥模式,常規、旋耕、翻耕、深翻和超深翻5種耕作方式,共15個處理。測定了玉米收獲期0~20 cm耕層土壤pH值、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全氮、全磷、全鉀、陽離子交換量(CEC)、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MWD)、容重、硬度、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孔隙度和滲透速率16項評價指標。結果表明,全量耕作指數(TI-TDS)與TI-MDS的相關系數r為0.928,Nash有效系數Ef為0.761,偏差系數Er為0.079,TI-MDS取值范圍為0.26~0.85,與玉米產量呈顯著正相關(r=0.767),故TI-MDS可作為定量評價土壤質量的指標。施有機肥處理土壤耕作指數達到Ⅱ級水平;秸稈還田耕作指數達到Ⅲ級水平;施化肥耕作指數達到Ⅲ級水平,這表明風沙土區施用有機肥是構建合理耕層有效培肥方式,秸稈還田對合理耕層構建效果不明顯。翻耕施用有機肥耕作指數最大,為0.85,達到I級;深翻+秸稈還田和超深翻+化肥措施土壤質量嚴重下降,降為Ⅳ級。在風沙土區應用翻耕+有機肥措施是構建合理耕層的有效措施。
中國土壤與肥料雜志要求:
{1}正文:文章論點明確,內容充實,文字簡練。
{2}作者要嚴格遵守著作權法,引用、參考他人觀點應注明出處,文責自負。
{3}文章題目要確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所有稿件均應附英文文題,中英文題目必須一致。
{4}參考文獻應用方括號按順序標注在正文引用處右上角,在文末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手依次編碼。
{5}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單位名之前加注相應的數字;作者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