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鮮乳 金黃色葡萄球菌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耐藥質粒
摘要:為了解生鮮牛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污染及耐藥情況,研究其耐藥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國標法分離了來自浙江杭州市某奶牛場99份生鮮乳中的S.aureus,通過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進行鑒定,對其進行質譜聚類分析和16S r DNA系統發育分析,采用微量肉湯稀釋法測定其最小抑菌濃度(MIC),利用Illlumina Hi Seq 4000平臺對其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通過Res Finder數據庫分析其耐藥基因,利用EasyFig和BRIG軟件進行耐藥質粒比對分析。結果顯示在99份生鮮牛乳中共分離到5株S.aureus (5.1%),其質譜聚類和16S r DNA系統發育分析樹形具有較高一致性。發現兩株耐甲氧西林S.aureus (MRSA) SABHZ053和SABHZ079,且其多位點序列分型(MLST)同為ST965,其中菌株SABHZ079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頭孢西丁、氧氟沙星、替米考星和慶大霉素7種抗生素耐藥。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后顯示菌株SABHZ053和SABHZ079的染色體中均含有aph(3’)-III、ant(6)-Ia和mecA耐藥基因。菌株SABHZ053存在2個耐藥質粒,pSA053-1 (4 439 bp)介導tet(K)對四環素類耐藥,pSA053-2 (34 609 bp)介導blaZ對青霉素耐藥。菌株SABHZ079有3個耐藥質粒,其中pSABHZ079-1 (39 227 bp)與pSA053-2同源,但相對插入了Tn551-erm(B)-aph(2’’)-Ia轉座單元,可以介導其對大環內脂類和慶大霉素的耐藥,質粒pSABHZ079-2 (2 473 bp)介導erm(C)對大環內脂類耐藥,而質粒pSABHZ079-3(4 439 bp)與pSA053-1完全相同。另外,本研究顯示耐藥質粒pSABHZ079-1可分為骨架I和II兩部分,可能分別由來自人源的pNTUH3874與pN315或其相似質粒雜合而來。本研究揭示了該奶牛場生鮮乳中S.aureus耐藥性的分子特征,表明耐藥質粒和轉座元件是其耐藥性產生的重要因子,為奶牛場合理用藥和控制S.aureus的抗藥性提供重要參考。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雜志要求:
{1}對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排在篇首頁地腳,基金項目之下。
{2}編輯部有權對文稿進行修改、壓縮,作者若不同意,請在文末注明。
{3}文題應以新穎獨特的邏輯文字組合準確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內容實質和特點,文題要求簡潔而信息量豐富。
{4}引用的參考文獻應為最近5年內發表的,且一般要求5篇以上;另外,參考文獻著錄采用順序編碼制,即按在正文中被引用的先后順序排列。
{5}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并用封號相隔(3-6個為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