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 抗體 免疫抑制 麻疹 診斷
摘要:目的探索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MR)或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苗(MMR)接種后麻疹、風疹抗體產生時程和有MR免疫史麻疹監測病例的診斷。方法在某接種門診隨機抽取MR和MMR常規免疫適齡兒童(8-10月齡、18月齡),采集接種MR后10d、15d、20d、1月、2月、3月、6月和復種MMR 10d血標本,檢測血清麻疹、風疹IgM和IgG以及血CD4+細胞數,分析抗體產生時程;對2例有MR免疫史麻疹監測病例的診斷進行個案分析。結果 59.09%(13/22)的兒童麻疹IgM在接種MR后15d產生,維持45d;75.00%(15/20)的兒童風疹IgM在接種MR后30d產生,維持30d。95.45%(21/22)的兒童麻疹IgG在接種MR后15d產生,40.00%(8/20)和90.47%(19/21)的兒童風疹IgG分別在接種MR后1月和2月產生。兒童復種MMR后10d麻疹、風疹IgG幾何平均濃度(GMC)分別為1 682.00mI U/mL、93.46 IU/mL,陽性率分別為96.00%(24/25)、88.00%(22/25);而復種前GMC分別為584.39 mIU/mL、78.39 IU/mL,陽性率分別為90.47%(19/21)、95.23%(20/21)。接種MR后15d、2月的兒童平均血CD4+細胞數為2 178/μL、2 524/μL。個案分析顯示,2例麻疹監測病例應診斷為風疹,因接種MR后麻疹IgM陽性而誤診為麻疹。結論接種MR后麻疹抗體產生較早;風疹抗體產生受到免疫抑制而推遲,且復種MMR后無明顯免疫應答。有MR免疫史的麻疹監測病例應根據臨床癥狀和/或病毒核酸(而非僅血清學)檢測結果進行診斷。
中國疫苗和免疫雜志要求:
{1}來稿如系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還應注明基金項目的具體名稱和項目編號。
{2}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收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
{3}參考文獻要求不少于5篇,一般只列入近幾年的最主要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按期刊通用標準格式要求提供參考文獻完整信息:參考文獻序號應按文中引用順序排列。
{4}文前附400字以內的中文、英文內容提要,關鍵詞2-5個。
{5}文稿包括題目、作者、作者簡介、所屬單位、通訊地址、電話和Email地址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