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噬 長鏈非編碼rna 微小rna 中藥 分子機制
摘要:在哺乳動物細胞內,以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為代表的非編碼RNA在調控自噬的上游發(fā)揮著重要作用。lncRNA和miRNA參與了自噬過程的各個階段,包括起始、囊泡成核、自噬體成熟以及自噬體融合等。具有雙向調控自噬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母系表達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H19和miRNA-21(miR-21);具有抑制自噬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生長阻滯特異轉錄本5(growth arrest-specific transcript 5,GAS5),miRNA-34a(miR-34a)和miRNA-30a(miR-30a);具有促進自噬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轉移相關的肺腺癌轉錄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miRNA-152(miR-152)和miRNA-24(miR-24)。非編碼RNA調控自噬的作用具有條件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相繼發(fā)現(xiàn),白蘞素、丹酚酸B、丹皮酚等單味中藥提取物和加味八珍方可以在體內外干預非編碼RNA而調控自噬。最新的研究表明,植物源性短鏈非編碼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RNA)作為中藥的有效成分之一可以直接進入循環(huán)血液和內臟而跨界調控人類基因表達。此外,大黃酸、金絲桃苷以及蟲草菌絲均能在體內外通過調控自噬相關信號通路而干預腎小管上皮細胞自噬,減輕腎臟損傷和腎臟衰老,其部分藥理機制可能與miR-34a通路介導有關。總之,針對腫瘤、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等臨床常見疾病而揭示非編碼RNA(lncRNA和miRNA)調控自噬的分子機制,這是建立精準治療策略和闡明中藥藥理作用的必由之路。
中國中藥雜志要求:
{1}正文一級標題采用漢字數(shù)字“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二級標題采用漢字數(shù)字加括號“(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三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1、2、3……”形式排序,正文四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①、②、③……”形式排序。
{2}稿件應論點明確、數(shù)據(jù)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3}參考文獻應按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文末按順序著錄。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書寫時,姓前名后,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4}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分段,非公知公認的符號或縮寫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寫全稱。摘要全文不超過400字。
{5}研究成果所屬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編號同時請務必提供篇名、作者姓名、單位、關鍵詞和摘要的英文翻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