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抑郁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基因 多態性 限制性片斷長度
摘要:目的 探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基因Val66Met多態性與重性抑郁障礙認知功能的關系。方法以100例重性抑郁障礙患者(患者組)與100名健康志愿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采用1組神經心理學檢測評估認知功能,并檢測BDNF基因多態性;分別按照總智商(FIQ)、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改良版(M-WCST)分類數、正確數、持續錯誤數、河內塔測試(TOH)計劃時間、執行時間及總分的測驗成績由好到差排序,將患者組分為組1(成績前50例,認知功能較好的患者)和組2(成績后50例,認知功能較差的患者),檢測組1與組2BDNF基因型頻率分布。結果(1)對照組:除數字廣度外,其他神經心理學測驗成績在BDNF基因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患者組:中國修訂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FIQ[(102.1±11.5)分vs(92.5±10.2)分]、M—WCST分類數[(5.6±1.7)分VS(2.9±1.2)分]和正確數[(36.5±6.0)分VS(26.8±5.6)分]、TOH總分[(50.8±9.6)分VS(40.4±9.3)分]及各項測驗成績,連線測驗(TMT)A耗時數和B耗時數的成績在患者組Val/Val基因型均優于Me.Met基因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3)組1Met/Met基因型頻率分布顯著低于組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除FIQ和TOH執行時間外,其他各項組1VaL/Val基因型頻率顯著高于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BDNF基因VM66Met多態性與重性抑郁障礙患者認知功能損害可能有關。
中華精神科雜志要求:
{1}請將注釋置于每頁地角,注釋順序用①②……表示;參考文獻置于文末,著錄順序用[1][2]……表示。
{2}譯稿在本刊須首發,并附原文及原作者的授權證明,由投稿人自行解決版權問題。
{3}摘要應能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字數一般不超過200字。
{4}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還應注明基金項目的名稱和項目編號。
{5}文章各章節或內容層次的序號,一般依一、(一)、1、(1)等順序表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