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百草枯 中毒 灌流 藥代動力學 曲線下面積
摘要:目的 觀察百草枯(PQ)急性中毒日本大耳白兔血液灌流后血藥濃度及組織病理學改變。方法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隨機分為PQ中毒組(8只)及血液灌流治療組(8只),兩組動物以PQ50mg/kg染毒,染毒后45min左右予血液灌流治療,兩組均在不同處理后0.5、1.0、1.5、2.0、3.0、6.0、12.0、24.0、48.0、72.0h取血檢測血漿中PQ濃度;取不同處理后1、3、7d動物的肺、肝臟、腎組織,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病理學改變,同時觀察動物的臨床表現。結果治療組動物的臨床中毒表現比中毒組輕,每組均有6只動物存活至7d觀察期滿。與中毒組比較,治療組1.0、1.5、2.0、3.0、6.0、12.0、24.0、48.0、72.0h的血漿中PQ濃度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治療組兔經HP治療后的峰濃度、曲線下面積、半減期[分別為(5.01±0.15)μg/L、(54.03±5.31)mg·h^1·L^1(16.29±3026)h]均明顯低于中毒組[分別為(11.97±0.75)μg/l(141.40±10.10)mg·h^1·L^1(31.16±9.85)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兔經HP治療后的表觀分布容積和清除牢明顯高于中毒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光學顯微鏡觀察下,中毒組兔肺、肝臟、腎組織均可見充血、水腫、細胞浸潤等病理學改變,治療組兔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均明顯減輕。與中毒組比較,治療組l、3、7d的肺組織、肝組織及腎小管損傷病理積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結論日本大耳白兔PQ急性中毒時毒物吸收快,毒性大,半減期長,早期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血漿中毒物,減輕主要臟器的病理損害,可能有利于進一步治療。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要求:
{1}本刊注釋采用腳注形式,引用文獻需嚴格遵守學術規范,注明出處。
{2}來稿須是未公開發表的論文,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反對抄襲、剽竊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
{3}文章可選3-8個關健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以“關鍵詞:”作為標識。
{4}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證書復印件。
{5}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