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甲狀旁腺 胸甲韌帶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摘要:目的探索胸甲韌帶(thyrothymic ligament,TTL)的形態學特點及其解剖方法,探索其對下位甲狀旁腺(inferior parathyroid gland,IPTG)術中保護的臨床意義。方法對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甲狀腺外科行初次甲狀腺手術的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術中采用胸甲韌帶精細解剖法,解剖胸甲韌帶TTL,識別并定位IPTG,描述胸甲韌帶的解剖結構,統計TTL與IPTG的位置關系,探索通過胸甲韌帶精細解剖法原位保留IPTG的可行性。結果對121例接受首次甲狀腺的手術患者術中進行胸甲韌帶解剖,共解剖194側,其中左側96例,右側98例;成功發現韌帶143側(73.7%),左側78例(81.3%),右側65例(66.3%)。通過胸甲韌帶精細解剖法在術中定位到70.6%的IPTG本研究發現TTL為下寬上窄的條索狀脂肪結締組織結構,多與甲狀腺下靜脈伴行,起點為胸腺的頸段尖端,止點位于甲狀腺,其中76.2%的TTL止于甲狀腺下極及下1/3背側的區域內,韌帶包含脂肪組織及韌帶內血管。33.5%的IPTG位于TTL的甲狀腺止點周圍,25.3%的IPTG位于TTL內,4.6%的IPTG位于胸腺頸段內,7.2%的IPTG位于TTL周圍。術后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發生率為14.9%,無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發生。結論胸甲韌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且與IPTG的位置密切相關,胸甲韌帶作為胸腺頸段與下位甲狀旁腺與甲狀腺之間的連接使之成為一個結構復合體(胸腺頸段-胸甲韌帶-下位甲狀旁腺復合體)。通過胸甲韌帶精細解剖法在甲狀腺手術中可有效定位和原位保留IPTG,明顯降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發生率。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要求:
{1}論文中有統計表和插圖者,應先見文字后見圖和表。文章中圖、表務求少而精,且需要有圖序、圖題、表序、表題,不能用“附表”表示。能用文字表述的盡量不用圖、表,文字、表、圖三者表述切忌重復。
{2}本刊采用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來稿必復,編輯部將在收到來稿后三個月內安排匿名審稿。逾三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者,可自做他用。
{3}題目、內容提要、關鍵詞來稿題目限20個字以內,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內容提要字數在300字以內;關鍵詞一般為3至5個,以分號隔開。英文標題需注意大小寫問題,英文關鍵詞統一小寫(本當大寫的單詞除外)。
{4}凡引文出處一律列入“參考文獻”,并按論文中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在正文中用右上標[1] 、[2] 、[3]……標示,一種文獻在同一論文中被多次引用,用同一序號標示。
{5}摘要篇幅以50~300字不宜,寫成報道性摘要,內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