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五臺山 文殊道場 古心如馨 神圣傳承 祖師轉世
摘要:萬歷四十二年(1614)明神宗延請古心如馨(1541~1615)赴五臺山永明寺傳皇壇戒,結束了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來官方對僧尼開壇傳戒的禁令,這成為古心如馨中興近世中國佛教戒律學的標志性事件。古心如馨所傳授戒法的源頭,據說正是由其朝禮圣地五臺山感得文殊菩薩示現而來的神圣傳承;而古心如馨自身則被認為是祖師轉世的“優波離尊者再來”。本文以古心如馨生平主要事件為中心,在厘清相關史實的基礎上,嘗試揭示古心戒律復興運動中五臺山圣地信仰與“祖師轉世”信仰合流的形成和作用。古心與圣地五臺山的神圣傳承因緣,深刻地影響了其戒法傳承的屬性,圣地文殊戒與“優波離再來”這兩重合流的強烈象征也為我們昭示了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日本佛教在戒律制度上的某些不同面相。
中國佛學雜志要求:
{1}注釋時,必須將其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社、出版時間、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2}本刊嚴禁一稿兩投、重復內容多次投稿(包括將以不同文種分別投稿)以及抄襲他人論文等現象。一旦發現有上述情況,該作者的稿件將被作退稿處理。
{3}文稿題目及各級標題要求簡短醒目,各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即按照1;1.1;1.1.1……統一編號。
{4}引用資料要有文獻依據,參考文獻為作者親自查閱的近3~5年的主要文獻。
{5}為便于聯系,來稿務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職務職稱、單位名稱、通訊地址、電話以及E-mail地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