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家治理 明清易代 民族利益 民族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歷史
摘要:17世紀中葉風云際會的中國歷史舞臺上,明、清、明末農民起義軍三大政治勢力展開了激烈角逐,清朝成為最后贏家.這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改朝換代.由于清初統(tǒng)治者從狹隘的民族利益出發(fā),力圖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強加于漢人,按照自己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生活方式行使統(tǒng)治,推行諸如圈地、緝拿"逃人"等暴政,用農奴制取代地主制和租佃制,不惜用武力高壓手段強迫漢人"薙發(fā)""易服",改變漢族幾千年來形成的風俗習慣,制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劇,因而滿漢矛盾迅速上升為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當時,在廣大民眾尤其是士人看來,明清鼎革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改朝換代及"治統(tǒng)"更迭,而是關系中華文明興廢、民族存亡的深重社會危機.于是,一股強大的保衛(wèi)民族生存權利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便在各階層群眾中洶涌奔騰起來.
中國史研究雜志要求:
{1}如果文章有基金項目,必須注明基金項目的名稱和編號。
{2}來稿須遵守學術道德規(guī)范,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一稿多投、抄襲、變造等不良行為,本刊五年內不予刊登其稿件。
{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必須是正文中直接引用的,且在正文中用上角標標注參考文獻序號,與文末的參考文獻序號(方括號[1]、[2]、……)相對應。
{4}要有3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至5個關鍵詞。
{5}作者不屬同一單位時,應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