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心室顫動 低溫 體外循環 內皮素 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檢測內皮素、NO、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學指標及心肌組織局部內皮素受體A(ETA)mRNA的表達,評價體外循環不阻斷升主動脈低溫心室顫動左心室引流技術對心肌的保護作用,探討更好的心肌保護方式。方法建立體外循環動物模型,實驗動物分為對照組(停跳組)及實驗組(心室顫動組),體外循環前、體外循環1h、體外循環2h、體外循環結束后1h4個時間點分別抽取靜脈血,同時于各時間點分別鉆取左心室壁局部心肌組織100mg。測定血漿內皮素、NO、丙二醛和SOD水平。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方法檢測心肌ETA mRNA的表達。結果隨體外循環時間延長,2組內皮素、丙二醛水平均有升高。于體外循環2h和體外循環結束后1h兩個時間點,對照組內皮素、丙二醛水平明顯高于實驗組[(70.27±7.03)ng/L比(56.53±12.11)ng/L,(106.36±6.61)ng/L比(72.71±12.72)ng/L;(4.71±1.31)μmol/L比(3.32±0.82)μmol/L,(8.27±1.99)μmol/L比(4.38±1.02)μmol/L,均P〈0.01];2組NO、SOD平均呈下降趨勢,但實驗組下降和緩,在后兩個時間點,對照組NO、SOD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28.57±9.20)μmol/L比(45.36±16.59)μmol/L,(12.14±7.03)μmol/L比47.50±17.18)μmol/L;(7.23±2.59)μg/L比(17.69±7.96)μg/L,(2.78±0.88)μg/L比(18.52±10.30)μg/L,P〈0.05或P〈0.01];2組ETA mRNA的表達水平均有升高,對照組升高幅度比實驗組要高,體外循環1h、2h和體外循環結束后1h差異明顯[(0.35±0.01)比(0.28±0.05),(0.49±0.05)比(0.31±0.04),(0.67±0.05)比(0.38±0.07),P〈0.01]。結論體外循環不阻斷升主動脈低溫心室顫動左心室引流技術對心肌具有良好保護作用。
中國醫藥雜志要求:
{1}請在來稿中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單位、職稱及聯系方式。
{2}稿件必須為原創,內容信息準確無誤,禁止一稿多投。
{3}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簡明、準確,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能有標點、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
{4}參考文獻是作者撰寫論著時所引用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書目,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
{5}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要求完整準確地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300字左右。關鍵詞為5~7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