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院內感染 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手術 兒童重癥監護病房 病原菌
摘要:目的分析術后先天性心臟病(先心)患兒發生院內感染后分離所得的所有病原菌,了解心臟病術后患兒在PICU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點和耐藥狀況,為治療提供依據。方法2009年8月-2012年3月本院PICU共557例行先心相關矯治手術的患兒,回顧性分析術后發生院內感染患兒送檢的標本培養獲得病原菌分布部位及耐藥性。結果557例接受心臟手術中,其中簡單型先心313例,復雜型先心244例;發生院內感染152例患兒中簡單型先心35例次,復雜型先心117例次;下呼吸道感染16例,泌尿道感染10例,血液感染15例,消化道感染5例,導管感染3例,傷口感染2例及顱內感染1例;分離出152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陰性桿菌最多(123株,80.92%),其次為革蘭陽性球菌(17株,11.18%),真菌(12株,7.89%)。主要的革蘭陰性桿菌是銅綠假單胞菌(25株,16.45%)、嗜麥芽寡氧單胞菌(24株,15.79%)、鮑曼不動桿菌(22株,14.47%)和肺炎克雷伯桿菌(20株,13.16%),其他包括大腸桿菌17株(11.18%)、陰溝桿菌4株(2.63%)、產氣腸桿菌2株(1.32%)、洋蔥伯克霍爾德菌2株(1.32%)、其他桿菌7株(4.61%);主要革蘭陽性菌為表皮葡萄球菌(5株,3.29%)、金黃色葡萄球菌(4株,2.63%)和溶血性葡萄球菌(3株,1.97%),其他球菌5株(3.29%);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多(8株,5.23%),其他包括光滑球酵母菌1株(0.66%)、滑念珠菌3株(1.97%);產超廣譜β-內酞胺酶菌37株,主要包括大腸桿菌14株,肺炎克雷伯桿菌11株,嗜麥芽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各4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8株,未發現耐萬古霉素及替考拉寧的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對其敏感率超過90%的藥物為阿米卡星(96.53%)及哌拉西林/舒?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要求:
{1}來稿請一律采用word文檔,將作者姓名、所在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地址等信息放在來稿的首頁。
{2}我刊審稿周期為三個月,遇節假日向后順延。
{3}標題層次標題層次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標題層次劃分一般不超過4級。一級標題為1,二級標題為1.1,三級標題為1.1.1,四級標題為1.1.1.1。
{4}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并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與正文中的引文標示一致,如[1],[2]……。每一條參考文獻著錄均以“.”結束。
{5}來稿附不超過200字的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3~8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