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國戲曲史 曲論研究 回顧與反思 古代 戲曲理論
摘要:戲曲理論(以下簡稱“曲論”)作為中國戲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曲學研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廣義的“曲論”包括散曲理論和戲曲理論,本文論述的對象主要指戲曲理論研究,對散曲理論方面的問題暫不涉及。關于20世紀中國古代曲論的研究概況,譚帆先生的《中國古代曲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文做了回顧與反思,同時還有一些文章亦對20世紀不同時期幾種重要的曲論形式研究做了回顧和討論。本文擬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對新世紀(2000--2017年發稿)以來中國古代曲論的研究情況做一梳理,在總結近年來曲論研究成績的同時提出幾個方面的思考,以期為戲曲研究者了解當下曲論研究的態勢提供一些參考,并能對后續的相關研究有所啟迪。
中華戲曲雜志要求:
{1}中英文對照的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
{2}來稿要求文字精練、標題準確、層次清晰、觀點鮮明、圖文并茂。
{3}中文標題: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內容,不超過20字,超過20字的建議用副標題反映。
{4}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篇目以小寫的“a,b,c”加以區分并注意與夾注相統一,如(程工1998a),(程工 1998b)。
{5}來稿附 400 字以內論文摘要、關鍵詞 3~8 個及中圖分類號,文后附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