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林木育種學 沙棘亞種 大果沙棘品種 遺傳多樣性 遺傳分化
摘要:利用14個微衛(wèi)星標記分析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7個亞種和26個大果沙棘品種的遺傳多樣性,采用系統(tǒng)發(fā)育樹和貝葉斯聚類方法分析了這些個體的聚類情況。結果顯示:中國沙棘H.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和云南沙棘H.rhamnoides subsp.yunnanensis遺傳多樣性水平最高,高加索沙棘H.rhamnoides subsp.caucasica最低。系統(tǒng)發(fā)育樹將所有個體聚為2個大支:亞洲分支和歐洲分支。大部分大果沙棘品種與亞洲的蒙古沙棘H.rhamnoides subsp.mongolica聚為1支,少量個體位于亞洲分支和歐洲分支之間。貝葉斯聚類分析將所有個體劃分為3組或7組:分3組時,中國沙棘和云南沙棘為一組,蒙古沙棘和大部分大果沙棘品種為一組,溪生沙棘H.rhamnoides subsp.fluviatilis,高加索沙棘和海濱沙棘H.rhamnoides subsp.rhamnoides為一組;分7組時,除海濱沙棘由溪生沙棘組和高加索沙棘組共同構成外,其他亞種和大果沙棘品種各自為一組,并發(fā)現(xiàn)少量組間混合基因型。表明沙棘種下亞種間分化明顯,亞洲和歐洲分布的沙棘亞種間的分化尤為明顯;大果沙棘品種大部分源于蒙古沙棘亞種,個別品種可能為蒙古沙棘和歐洲沙棘亞種間的雜交后代。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作者信息,包括姓名、職務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lián)系電話和電子郵箱。
{2}來稿自投送之日起一個月內(nèi)請作者不要另投其它刊物。稿件經(jīng)審閱通過后,請按修改意見修改論文。我們將充分尊重作者的原意和風格。未被錄用的稿件恕不退還,請作者自留底稿。
{3}題目中除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
{4}參考文獻應是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附于文末。
{5}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以第三人稱對全文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論等,勿用“本文”“筆者”等主語,字數(shù)在100-200字之間。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