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蝗災 殷商 中原地區
摘要:甲骨文中有關殷商時期蝗災的記載較多,可補傳世文獻記載所缺。殷商時期中原地區的蝗災多發生在公歷7月至11月之間,跨后世的夏、秋、冬三個季節。殷商時期中原地區的蝗蟲有的年份可發生三代,這可能與殷商時期較為溫暖濕潤有關。商人對蝗災發生的時間,及其與旱災、陰雨的關系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殷商農作物種植結構是商人有意或無意選擇的結果,客觀上有減少蝗災危害的作用。當蝗災發生時,商人不僅求助于神靈以禳災,而且已知道利用煙火驅殺蝗蟲。
自然科學史研究雜志要求:
{1}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可錄制性。文稿應資料真實、數據準確、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文字精煉,書寫工整規范,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
{2}來稿請寫明詳細通訊地址及聯系電話,并附作者簡介,內容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學位、職稱和最高學術職務及研究方向。
{3}各級基金項目應在文章首頁以頁下注形式標注,例如“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4}正文的書寫格式、層次與序號寫法如下:各級標題序號頂格書寫,標題末一般不加標點符號。
{5}注釋一律采用當頁腳注,每頁單獨編號,注釋號碼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等表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