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復位框架 主余震 振動臺試驗 預應力 低碳鋼阻尼器
摘要:為了研究自復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各水準主余震下的抗震性能,本文完成了一幢兩層單跨雙向自復位框架結構(1/2縮尺比)振動臺試驗。整個框架結構設計包括3種類型自復位節點:柱-基礎節點、頂鉸梁-柱節點(結構Y向)和普通梁-柱節點(結構X向),其中,采用無粘結后張預應力筋為節點提供自復位能力,前兩種節點采用外置可替換的低碳鋼(MS)阻尼器作為耗能裝置,普通梁-柱節點采用角鋼作為耗能裝置。試驗選取一條典型遠場IV類場地地震動(含兩條水平分量),通過調整地震動PGA進行雙向主震加載(從中震到超大震),每次主震后,施加兩次PGA較小的地震動,以模擬余震對結構的作用。試驗結果表明:(1)在超大震下,結構層間位移角可以達到2.4%,此時主體框架結構損傷不嚴重,主要在混凝土梁和柱上產生大量肉眼可見的微裂縫;(2)從中震開始,柱-基礎節點發生抬升,并且梁-柱節點產生開口轉動;結構變形主要集中在節點開口位置,MS阻尼器可以發揮耗能作用(尤其是柱-基礎節點阻尼器);(3)在各幅值主余震加載過程中,預應力筋存在預應力損失,但震后殘余變形比較小,結構能夠自復位。
自然災害學報雜志要求:
{1}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2}參考文獻按國家標準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
{3}摘要應簡明扼要,一般不超過300字;關鍵詞3-8個 。
{4}來稿請另頁附作者的真實姓名、性別、學位、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等簡介信息及詳細通信地址、E-mail和電話等聯系方式。
{5}基金項目:基金項目名稱全稱及具體項目編號(或項目批準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