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轉bt基因棉花 致害性 分子機制 監測技術 抗性治理
摘要:轉Bt基因棉花自1997年引進我國華北棉區種植以來,種植密度和面積逐年擴大,有效控制棉鈴蟲的大規模暴發,推動生態綠色農業的發展。轉Bt棉花長期大面積的推廣種植,暴露給靶標害蟲持續的Bt選擇壓,使其原本抗蟲的品種喪失其抗性變得感蟲。害蟲面臨Bt晶體毒素蛋白的逆境脅迫,生態適合度發生改變,最終形成新的抗Bt致害性種群。探討靶標害蟲抗性產生的分子機制,采取合理的抗性監測技術和抗性治理策略,構建轉基因安全評價體系,為轉Bt的更廣闊的應用推廣提供安全保證,對延緩害蟲抗性進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雜志要求:
{1}來稿最后需標明作者(編者,譯者)的真實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工作(學習)單位、職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詳細地址、郵編以及聯系電話(手機號碼,以方便快遞公司投遞樣刊),未按要求填報相關內容的,一律不予采用。
{2}來稿一經采用,編輯部將盡快通知作者。如超過一個月仍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3}標題一般在20字以內,必要時可加附標題,并附英文翻譯。
{4}學術性文章引用文獻須核對原著,務求準確。注釋(參考文獻)用文后標注法。
{5}論文中的注釋全部使用腳注。使用序號123…在文中上標“123…”,同時在論文后注釋列表排序123…注釋中凡屬于提供文獻出處的,都歸入參考文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