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蕎麥 種質資源 分布 性狀評價 品質鑒定
摘要:蕎麥是一種重要的藥食飼多用的作物,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苦蕎生產國和世界蕎麥多樣性中心,中國西南地區是國際公認的蕎麥起源中心。種質資源是農作物生產利用、品種創新和生物技術研究的物質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收集了約有3000余份栽培蕎麥種質資源,其中2200余份保存于我國長期庫中。這些栽培蕎麥經過自然演變、人工培育和傳播后,已在全世界范圍廣泛分布,兼具代表性和多樣性。綜述了我國甜蕎和苦蕎的產區分布現狀、資源收集和保存概況,以及近40年來對我國蕎麥資源的農藝性狀和營養品質的鑒定評價情況;并簡要介紹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和組織對于蕎麥種質資源的的收集和評價現狀,以期為蕎麥種質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參考。同時,對已報道的蕎麥屬野生種(含變種、亞種)及分布現狀進行了歸納,對其主要性狀的特征和變異情況進行了總結,并歸納了國內外對于野生蕎麥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進展,結果表明,我國西南地區野生蕎麥資源尤為豐富,除個別種(如金蕎麥)以外,均主要集中于滇黔川邊界地區。最后,對我國蕎麥種質資源利用的不足和展望進行了討論,提出仍需推進以下工作:(1)全面、系統、量化地建立蕎麥的種質資源農藝性狀、營養組分、加工品質、食味品質等性狀的評價體系,繼續完善我國蕎麥種質資源評價和品質鑒定工作;(2)大力挖掘蕎麥在作物布局和特色經濟作物價值潛力,加快推進我國蕎麥優異種質的選育和合法引進,推進蕎麥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3)關注野生蕎麥生存環境惡化的問題,特別是巖野野蕎、抽葶野蕎、皺葉野蕎、海螺溝野蕎等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劣,其分布區域更加狹隘,急需加大對珍惜野生資源進行搶救性的考察、收集和保護工作;(4)持續推進蕎麥全基因組測序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雜志要求:
{1}請在首頁地腳處注明作者姓名、學位、職稱、研究方向,首頁右上角注明聯系電話。
{2}本刊重視學術規范,反對任何形式的學術不端。
{3}文題:盡量不超過20個字(不含副標題,副標題也不宜過長)。
{4}參考文獻:論文中直接或間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均需標注參考文獻。
{5}關鍵詞:3-5個,一般為名詞性的詞或詞組。用楷體小4號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