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蘇南地區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質 土壤酶活性
摘要:【目的】研究蘇南地區稻麥輪作農田轉變為桃園對土壤理化及生物學性質的影響,旨在為蘇南地區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質量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痉椒ā坑?017年麥季(5月)和稻季(7月)采集研究區稻麥輪作田及由其改為桃園的土壤樣品,采用常規方法測定土壤理化性質,96微孔酶標板熒光分析法測定土壤酶活性,實時熒光定量方法測定細菌16S rRNA和真菌ITS基因豐度。【結果】當土地利用方式由稻麥輪作田轉變為桃園后,土壤理化性質發生明顯變化。與水旱輪作田相比,桃園土壤容重增加,總孔隙度沒有明顯改變,但毛管孔隙度顯著降低,而非毛管孔隙度顯著增加,土壤更加緊實,pH有進一步降低的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細菌16S rRNA基因豐度下降,真菌ITS rRNA基因豐度升高,有機質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由"細菌型"向"真菌型"轉化。相應地,土壤中與氮轉化相關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降低。從春季到夏季,稻麥輪作田和桃園土壤有機碳含量均下降,稻田降幅較大。另外,兩種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細菌16S rRNA基因豐度、真菌ITS rRNA基因豐度、纖維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顯著下降。【結論】蘇南地區農業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顯著增加了土壤容重,改變了土壤孔隙性,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pH,進而大幅度降低了土壤中氮轉化酶活性,并促使土壤微生物菌群由細菌型向真菌型轉變,最終影響土壤的養分循環及固碳潛力。因此,土地利用方式改變后,應注重土壤養分的管理。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雜志要求:
{1}來稿請寫明作者的通信地址、單位、姓名、郵編、電話、E-mail地址。
{2}凡不同意編輯修改稿件者,請在來稿中注明。
{3}文題:力求簡明、醒目、中文字數一般不超過20個字。
{4}所有引文均需核實無誤,文獻版本應信實可靠。
{5}稿件摘要一般在200-300字、關鍵詞一般3-8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