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誠信道德 信用生理學 腦科學 神經生物學 行為心理學
摘要: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要做出"誠信"或"失信"決定。以往對人們做此類決定的機理及產生的行為后果的研究局限于社會科學方法,隨著多國的腦科學研究計劃實施,以及神經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的進展,多個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觸角已經延伸到了"誠信道德"和"社會信任"范疇,行為心理學也深度參與其中。科學家從人體生理結構和神經反應的角度,解釋人做"誠信"或"失信"決定的生理過程。為了讓人總能自覺地做出"誠信"決定,產生"誠信"行為舉止,科學家已經用攝入激素調諧方法做了大量人體實驗。在靈長類動物大腦植入刺激電極或人工智能芯片的臨床試驗,也取得了明顯進展。用生物學和生理學方法改進心理治療,完善行為經濟學理論,正在探索實踐中。因此,上述領域的科學研究延伸至信控領域,并為信用生理學奠基,幾乎是必然的。依據理論構建方法論,力圖對即將問世的信用生理學給出定義和理論框架,并簡述相關研究的倫理和法律約束。
征信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工作單位、工作單位二級部門、職務、職稱等,置于文章首頁頁腳。
{2}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圖表清晰。
{3}稿件篇名(題目)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規則,并控制在20個字以內。
{4}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獻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以不少于10條為宜。直接引用須標注具體頁碼,概述性引用可標注頁碼范圍。
{5}關鍵詞(中文):3-5 個,詞與詞中間用分號(;)相隔。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